当前位置: 首页 > 红色先锋 > 先锋故事 > 正文

【共产党员风采】(一) 曹宇:让化学这道光照亮更多人

2022/06/24  点击:[]

在深夜的台灯下,她敲打键盘字斟句酌修改教案,那一刻,她是暗夜里的星辰;

在微亮的清晨中,她拿着课本步伐坚定走向教室,那一刻,她是寒风中的暖光;

在寒冬的教室里,她紧握粉笔奋笔疾书讲授知识,那一刻,她是书海上的灯塔。

她留着一头乌黑油亮的中发,时而温柔披肩,时而干练马尾。白衬衣加牛仔裤——朴素的衣着,干净明朗,像盛夏傍晚的风,清爽、柔和。

她就是曹宇,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,从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以及手性药物的研究,主要讲授“药物化学” “化工原理”等课程。她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深情播种近十年,一路浇灌,一路灿烂。

课堂永远是第一位

“在讲这章之前,我先来问你们个问题,现在这桌上有一杯水,如果我要把它变成水雾,可以怎么做?”曹宇笑盈盈地问道。

“加热!加热!水经过高温蒸发可以变成雾!”左边的男同学兴奋地举起双手。

“用两根不同长度的吸管垂直放置,再对着长吸管吹气也可以!”

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,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……

她像会魔法的精灵,总能将枯燥晦涩的化学知识,变成新奇有趣的东西。

曹宇认为,课堂上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提问和举例:通过提问,可以触发学生的思考,提高课堂活跃度;而通过举例,能使学生将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,从而掌握到问题的本质。

她的学生曾这样说:“曹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,条理性很强,而且特别善于举例,让我们能理论联系实际,学习起来十分轻松。她为人和蔼,课堂能与同学们互动,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气氛。”

如此高品质的课堂,不仅仅因为她对课堂内容了然于胸,更源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。

“以前家离学校远,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,我经常拿出PPT一遍遍对比练习,在心里默默试讲,思考如何从这一页自然切换到下一页,使学生更好地实现思维上的过渡与衔接。”

也曾无数次在洒满夕阳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,思索着如何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,为学生举出更生动易懂的例子。

为了能上好每一堂课,她常常进行自我反思:这堂课的重点是不是讲的不够详细?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足够新颖?

她认为一个教师,应该永远对自己的教学不满意,不断改正与进步,要以最好的状态,面对学生和教学。

“我认为高层次的教学,绝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,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这项技能,并从学习中获取乐趣。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’,学生选择了我,我就要对我的学生负责,因此,我会永远把课堂放在第一位。”说这句话的时候,她眼里有光。

这是承诺,亦是行动。

春蚕一丝一线吐芳华,恩师一笔一划育英才。

年年月月亦是如此。

追寻化学世界里的光

曹宇对化学的热爱来源于她的父亲。

父亲也爱化学。

小小年纪的曹宇,便跟着父亲,从最简单的元素周期表开始,咿咿呀呀,跌跌撞撞开始了与化学的较量。

“我生于一个普通家庭,可父母从不吝啬于对我的教育。”曹宇回忆到,自己在绵阳中学上高中的时候,身边的同学都非常努力,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还参加校外补习班,成绩上升非常快,导致她的心理压力非常大,成绩也不稳定。

父母知道以后,二话不说将家里种的苞米和过年猪卖了换钱,送到学校,让女儿报补习班。“你不比任何人差。”这句话曹宇一直记在心里,伴随着她走过了很长的路。

有了父母的支持与鼓励,曹宇在求学路上更加勤奋且坚定。

岁月的长河流入大海,日积月累的努力下,曹宇顺利考入四川大学。

刚踏入大学的曹宇,目标很明确——考研。

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”。在选择学习的同时,就必须舍弃多余的休闲和玩乐。

“那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泡图书馆,一坐下便是一天。”曹宇回忆到。

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以后,她便开始自由的阅读时光。从化学起源到化学工程基础,从无机化学到分析化学……遇到生涩的专业术语,她就标记好再一个个查明;遇到难懂的化学原理,就在书架上一层层寻找相关资料——答案总能在某张泛黄的书页里找到。

当夜幕轻扣天边,她再背上存有体温的书本,连同这一天骄傲的满足感,匆匆踏进夜色……

书页或许没有温度,可是,梦想滚烫。

“化学于我而言,像枯燥生活里的一束光,我想要让这道光照亮更多的人。” 这便是曹宇从教的初心。

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,她开始了更加漫长且艰巨的“追光”之路。

在川大硕博连读期间,有一次曹宇跟着学院导师做实验,为了及时记录准确的实验数据,曹宇只能挤在实验室旁的小杂间休息,曹宇每次间隔10分钟就要起床,强撑着睡意,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。“当时是腊月天,天气特别冷,闹钟每响一次,我就必须让自己清醒起来。后半夜的时候,索性不睡觉了,一心想着如何做好实验。”她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,在实验室“连轴转”了近一周,直到实验圆满成功。

当被问及对枯燥并且艰难的学术研究是否有过抱怨时,她很坦然:“当我决定读研的那一刻起,就注定了是要坐‘冷板凳’的,没有怨言,我甚至因为能坚持做热爱的事情而感到快乐,这是我自己选的路。”

板凳十年冷,梅香苦寒来。

正是这样一股冲劲和对化学的热爱,激励着她从学习到工作,一步步丰富自我、超越自我,最终在科研和教学两方面取得硕果。

2016年,曹宇被评为首届“我最喜爱的老师”;2019年,荣获“教学新秀”荣誉称号;2020年,曹宇在绵阳师范学院第十五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理科组中,顺利斩获第一名;同年获得“绵阳市优秀教师”称号;2021年获得获得绵阳师范学院“教学良师”称号……此外,她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,参与编写《手性物技术》教材,发表论文10余篇。

“摒弃于温暖之外,满足于荒凉的寂寞。有孤独,才能保持永远澄澈。”

她就这样一路追寻着自己所热爱的化学世界里的光,一路成长,一路收获。

是教书,更是育人

讲台之上,她是一丝不苟、严格教学的曹老师;讲台之下,她也是平易近人的“曹姐姐”。

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4级的一个女同学。”

曹宇回忆时,透过夕阳的余光,她眼里仿佛有泪光闪闪。

女孩当时正在准备考研,可家庭遭遇了一些变故。细心懂事的女孩怕老师为她担心,选择沉默,独自消化情绪,并未向曹宇倾诉。

“我作为与她朝夕相处的老师竟没有发现她的情绪变化,没能及时给予她一些帮助和指导,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她考研失败。”曹宇摇摇头。

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遗憾与自责填满了曹宇的心。

“‘教育’既是教,也是育。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,还应该走进他们的内心,给予孩子们更多心灵上的帮助与关怀。这么多年来,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在这方面是否做的足够好。”

如今,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她也常常去学生宿舍,和同学们坐下来聊聊天。

每次进入一个寝室,曹宇都会听同学们诉说烦恼,给出自己的建议;听着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一天的趣事,曹宇也常常笑得合不拢嘴。

一字一句,温声软语,似母亲般慈祥,又如挚友般真诚。

生物制药专业20198班的叶宏宇,作为曹宇研究课题组中的一员,与她朝夕相处两年有余。他表示:“曹老师待人随和,性格也很温柔。课堂之上是‘良师’,课堂之下是‘益友’。经常在闲聊时关心我们的生活,我们也很愿意向她倾诉,就像一个大姐姐。”

对于刚进入大学新生,曹宇总会语重心长地说:“好好学习专业课,尽可能参加比赛,丰富阅历和经验。热爱你所做的每一件事,岁月一定不会辜负你。”

生物制药专业20217班的付聪红同学表示:“我的第一志愿不是生物制药专业,后来被调剂到这里,因为高中化学成绩不好,一直很抗拒上化学课。但是慢慢发现曹老师的课堂真的很吸引我,她总能将知识变得有趣,现在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”曹宇不仅追到了心中的那束光,还将这束光去照亮了更远的路、更多的人……

风华正茂的她,正在这群羽翼渐丰的学生中闪闪发光,在自己最热爱的化学世界里闪闪发光。

春去又秋来,教学逾八载,回顾来时的路,早已桃李灿烂。

从学习到就业,从教学到科研,曹宇一路追光,一路前进。她并不高大,却足以用一支粉笔为学生撑起三尺讲台,让化学这道光照亮了更多人。

追梦者脚步永不停歇,她仍在向前走,路上春色正好,风光无限。

(来源:党委宣传部  采写:大学生通讯社 詹静  )